子革對靈王

楚子狩於州來,次於潁尾,使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楚子次於幹溪,以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複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仆析父從。右尹子革夕,王見之。去冠被,舍鞭,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

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今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與。我若求之,其與我乎?”

對曰:“與君王哉!周不愛鼎,鄭敢愛田?”王曰:“昔諸侯遠我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子與有勞焉。諸侯其畏我乎?”對曰:“畏君王哉!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請曰:“君王命剝圭以為鏚柲,敢請命。”王入視之。析父謂子革:“吾子,楚國之望也!今與王言如響,國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王出,複語。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對曰:“臣嚐問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沒於祗宮。臣問其詩而不知也;若問遠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對曰:“能。其《詩》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

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日。不能自克,以及於難。

仲尼曰:“古也有誌:‘克己複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於幹溪?”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靈王到州來冬獵,駐紮在潁尾,派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率領軍隊包圍徐國以恐嚇吳國。楚王駐紮在幹溪,作為他們的後援。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國羽衣,翠鳥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隨著。

子革晚上進見,楚王會見他,脫去帽子、披風,丟掉鞭子,和他談話,說:“從前我們先王熊繹與齊國的呂伋、衛國的王孫牟、晉國的燮父、魯國的伯禽同時事奉周康王,四國都有分賜的寶器,唯獨我國沒有。現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將九鼎作為分賜紿我國的寶器,周王會給我嗎?”於革回答說:“會給君王啊!從前我們先王熊繹在偏僻的荊山地方,柴車破衣,居於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隻有這桃木做的弓、棗木做的箭來供奉王室大事之用。

解析

楚靈王乃是春秋後期一位極富爭議的君主,乃楚莊王的孫子,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弟弟。楚康王死後,其幼子即位為君,當時擔任執政官(令尹)的靈王趁國君生病,親手勒死了國君,自立為王。楚國曆史上一直有王子弑君自立的傳統:成王殺兄自立,穆王殺父自立,靈王則殺侄自立,三者都獲得了大臣的承認,坐穩了江山;但是在《春秋》上,仍然不免被譏諷為亂臣賊子。

自從楚共王以來,楚國霸業日益衰落,晉國占據優勢,吳國也強大起來。靈王即位後,與吳國多次交戰,先後滅了陳、蔡兩個華夏諸侯國,又修築了東西不羹兩座大城以威懾中原,終於在會盟中壓倒晉國,重新成為霸主。從這個角度看,靈王可謂中興之主。但是他的霸業完全依靠武力和威壓,而不像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當年那樣威德並用,中原諸侯大多心中不服,楚國國內也有大量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