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代] 岑參 [简体]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老人七十了還在賣酒,無數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
路旁的榆莢好似那成串的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注釋
沽:買或賣。首句的“沽”是賣的意思,末句的“沽”是買的意思。
花門:即花門樓,涼州(今甘肅武威)館舍名。花門口:指花門樓口。
榆莢:榆樹的果實。春天榆樹枝條間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稱榆錢。

參考資料:
1、張國舉主編 .唐詩精華注譯評 .長春 :長春出版社 ,2009.12 :354 .
賞析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詩。唐玄宗天寶十載(751)三月,詩人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隨高仙芝來到春光初臨的涼州城中。在經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後,詩人驀然領略了道旁榆錢初綻的春色和親見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誘人場麵,他怎能不在酒店小住片刻,讓醉人的酒香驅散旅途的疲勞,並欣賞這動人的春光呢?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這位老人家七十歲了仍然在賣酒,將上千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花門樓口。

詩的開頭兩句純用白描的手法,從花門樓前酒店落筆,如實寫出老翁待客、美酒飄香的情境這可以算得上是盛唐時代千裏河西的一幅生動感人的風俗畫,字裏行間烘托出邊塞安定,閭閻不驚的時代氣氛,為下文點明“戲問”的詩題做了鋪墊。

創作背景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載)舊曆三月,高仙芝調任河西節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庫車)節度幕府盤桓了近兩年之久的岑參,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隨高仙芝來到春光初臨的涼州城中。見有老人賣酒,就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18-6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