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譯文
飛逝的時光,請您喝下這杯酒。
我不知道蒼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隻看到寒暑更迭日月運行,消磨著人的年壽。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可在何處,太一哪裏真有?
天的東方生有神樹,下置神龍銜燭環遊。
我要斬斷神龍的足,咀嚼神龍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潛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必吞黃金,食白玉?
有誰見過任公子,升入雲天騎碧驢?
劉徹求長生,最後隻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爛成骨,嬴政求仙藥,死後棺車白費了掩臭的醃魚。
錢鍾書評論李賀說:“其於光陰之速,年命之短,世變無涯,人生有盡,每感愴低徊,長言永歎。”(《談藝錄》十四)李賀詩歌常常涉及這方麵的內容,而看法較全麵,議論較透徹的,當數《苦晝短》。
全詩分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個側麵,合起來才是他對問題的全部看法。
詩的前十句(從開頭至“太一安有”)為第一段。詩的開頭,詩人請時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時間勸酒,是因為詩人對此深有感觸:一是概歎時光飛逝,人壽促迫。詩人說自己不知道天地間許多深奧的道理,但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此詩作於元和(806— 820)年間。當時,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資治通鑒》),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竟然到了委任方士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藥、追求長生,成了從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風氣。李賀此詩即為諷喻此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