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

[隋代] 佚名 [简体]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
今我挽龍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
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
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的哥哥去東征高句麗,已經在青山下活活餓死。
我今日為皇帝龍舟拉纖,被困在這千裏長的隋堤。
現如今普天下正鬧饑荒,一路上已沒有多少糧米。
望前方還有長長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饑故裏?
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歎,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傷,高堂二老不見兒的影子。
怎能遇到一位俠義之人,憐憫這不知姓名的屍體。


引領這個孤魂返饑故鄉,背負這白骨饑到家中去。

賞析

開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語言、自己親曆的事實,控訴了隋煬帝發動戰爭和三下江都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我兒征遼東,餓死青山下。”隋煬帝在大業八、九、十三年曾三次東征高麗,僅大業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發兵一百一十三萬餘人,戰死者不下三十萬。接著,就以“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來說明這種災難簡直是接二連三。

“龍舟”,隋煬帝南下江都時特製的一種大船,據《通鑒·隋紀》載,龍舟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共四層,上有正殿、內殿、朝堂及許多其他房屋。兒子被征去打仗餓死途中的餘痛未消,自己又被征來拉纖,這已經夠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創作背景

隋煬帝即位後,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及各處離宮四十餘所;他還增築長城,開鑿運河,並發動了對吐渾和高麗的大規模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首民謠,就是隋大業十三年(616年),隋煬帝三下江都時,挽舟民夫們感於處境所作。

參考資料:
1、賀新輝.古詩鑒賞辭典(下):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1552-15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