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譯文
我客遊在外,行事盡量迅速,像同時間在競爭一樣,來往的行程都是預先規劃好了的。
可秋風不肯等待,自個兒先到洛陽城去了。
注釋
蜀:今四川一帶。
爭日月:同時間競爭。
洛陽:當時的首都。武則天稱帝後定都洛陽。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八十九。下麵是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劉逸生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這首詩是張說在校書郎任內出使西川時寫的,雖隻寥寥二十字,卻頗能看出他寫詩的技巧和才華。
一個接受任務到遠地辦事的人,總是懷著對親人的眷戀,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盤算著回歸的日期,這種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張說能把這種幽隱的心情“發而為詩”,而且壓縮在兩句話裏,卻不簡單。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客心”是旅外遊子之心,“爭日月”,象同時間進行一場爭奪戰。這“爭”字實在寫得好,把處在這種地位的遊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來了。“來往預期程”,是申說自己所以“爭日月”的緣故。公府的事都有個時間規定,那就要事先進行準備,作出計劃,所以說是“預”。十個字把詩人當時麵臨的客觀情況,心裏的籌劃、掂量,都寫進去了,簡煉明白,手法很高明。
這首詩作於武則天天授年間(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其時詩人任校書郎,曾兩度奉使入西蜀。詩人本已預期規程,卻因事而被迫推遲,因而創作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