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譯文
婢女寒花,是我妻子的陪嫁丫環。於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去世,葬在土山之上。她沒能服侍我到最後,這是命啊!
寒花當初陪嫁來我家時,年方十歲,兩個環形發髻低垂著,一條深綠色的布裙長可拖地。一天天氣寒冷,家中正在燒火煮荸薺,寒花將已煮熟的荸薺一個個削好皮裝在小瓦盆中,已盛滿了,我剛從外麵進屋,取來就吃;寒花立即拿開,不給我。我妻就笑她這種樣子。妻子經常叫寒花倚著小矮桌吃飯,她就吃,兩個眼珠慢慢地轉動著。我妻又指給我看,覺得好笑。
回想當時情形,不知不覺已經十年了。唉,真可悲啊!
寒花是歸有光亡妻魏氏的婢女,來到歸家的時候,隻有十歲。五年後,魏夫人去世。又過了四年,即公元1537年(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寒花去世,於是歸有光為她寫下了這篇葬誌。
文章明寫婢女寒花,卻幾次提及妻子魏孺人,表現出歸有光與魏孺人夫妻之問真摯深篤的感情。
文章首節開頭三句就點明了寒花身分、死去時日和安葬處所。“魏孺人媵也”,寒花不是一般婢女,而是作者所摯愛的前妻的隨嫁婢女。“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寒花時年僅十九歲,距魏孺人之死已四年。“葬虛丘”,寒花雖為婢女,仍擇地鄭重營葬。起首點明亡婢的特殊身分,意在點明與作者的特殊關係。亡婢、亡妻並述,因亡妻而及亡婢的愛屋及烏之情油然而生,因亡婢而及亡妻的追懷悼念之情亦隨之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