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途歸石門舊居

[唐代] 李白 [简体]

吳山高,越水清,握手無言傷別情。
將欲辭君掛帆去,離魂不散煙郊樹。
此心鬱悵誰能論,有愧叨承國士恩。
雲物共傾三月酒,歲時同餞五侯門。
羨君素書嚐滿案,含丹照白霞色爛。
餘嚐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
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俯仰人間易凋朽,鍾峰五雲在軒牖。
惜別愁窺玉女窗,歸來笑把洪崖手。
隱居寺,隱居山,陶公煉液棲其間。
凝神閉氣昔登攀,恬然但覺心緒閑。
數人不知幾甲子,昨夜猶帶冰霜顏。
我離雖則歲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別君莫道不盡歡,懸知樂客遙相待。
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處得雞豕,就中仍見繁桑麻。
翛然遠與世事間,裝鸞駕鶴又複遠。
何必長從七貴遊,勞生徒聚萬金產。
挹君去,長相思,雲遊雨散從此辭。
欲知悵別心易苦,向暮春風楊柳絲。

標簽: 寫人,友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吳山高,越水清,握手無言是難以抑製別離時的傷情。
就要告別您揚帆而去,離魂正縈繞著春郊的樹叢。
此時我心中的鬱結有誰知曉呢?真是有愧於當初承受您對我以國士相待的恩情。
為賞春我們一起在春城三月暢飲,每當迎接節候,我們一起接受王公貴族的宴請。
我常常羨慕您案上擺滿素帛道書,那上麵的朱字與素帛就像雲霞在空中相映。
我也曾為學道而鑽研道經與學仙,往往夢中都在仙山上遊行。


總盼著有一天會得道解脫而玉,進入那壺中別有日月的仙境。
人生本來短暫,如花一樣易於凋零,又如同這窗前鍾山上的白雲,飄忽聚散不定。
前次傷別是您去嵩山玉女窗訪仙學道,歸來時我興奮地對您這洪崔仙子握手相迎。
隱居山,隱居寺,那裏曾留下陶公當年煉丹修行的蹤影。
當初我誠心誠意地攀登在那裏,頓時覺得心曠神抬,恬然清靜。
那裏一些人己長壽得說不清自己的年齡,一個個肌膚如冰雪,還帶著處子的麵容。

鑒賞

此詩開篇雲:“吳山高、越山青,握手無言傷別情。將欲辭君掛帆去,離魂不散煙郊村。”結尾雲:“挹君去、長相此,雲遊雨散從此辭。欲知悵別心易苦,向暮春風楊柳絲。”可謂感人至深,然則別人之義卻不見於題目。郭沫若先生曾褒揚李白性格中天真脫俗的一麵,批評其看重功名的一麵,而最後落腳在對李白臨終那年寫的《下途歸石門舊居》一詩的詮釋上。

他對這首向來不受重視的詩評價極高,視之為李白的覺醒之作和一生的總結,說它表明“李白從農民腳踏實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生的正路”,從而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整個市儈社會”“訣別”了。

全詩可分為三段,下麵就逐段進行分析。

創作背景

李白天寶九載(750)曾隱居在此石門,故稱石門舊居,此詩為天寶十三載(754)在金陵時作。王琦注:“題下似缺別人字。”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曾認為此詩為李白逝世之年與吳筠訣別之作。安旗先生《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又認為是李白別其友人元丹丘所作。但都不能作為確論。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