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交頸效鴛鴦,錦被翻紅浪。雨歇雲收那情況,難當,一翻翻在人身上。偌長偌大,偌粗偌胖,壓扁沈東陽。
譯文
半夜裏學鴛鴦共眠同床,紅色的錦被不住地搖蕩。一場好事臨到收場,卻出了洋相,她一翻身翻到了對方身上。她身材這麽高大,體軀這麽粗壯,幾乎壓扁了瘦弱的情郎。
注釋
偌:如此。
沈東陽:南朝齊梁間詩人沈約,曾官東陽太守,人稱沈東陽。謂因多病而腰圍瘦損。這裏即以“沈東陽”借稱瘦腰男子。
這首小令的題材和趣味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它袒示了早期散曲的“俚曲”的胎記,其所表現出的風趣活潑,也是一目了然的。作者於煞有介事的交代背景後,安排了床上翻身、“壓扁沈東陽”的可笑情節,可謂出奇製勝。
“交頸效鴛鴦”、“錦被翻紅浪”、“雨歇雲收”等都是說唱文學中用得爛熟的文字,所謂“強作斯文語”,隻要舉一則明人模仿元人語言風格所作的《小桃紅·西廂百詠》為例,就不難體會到這一點:“高燒銀燭照紅妝,低簇芙蓉帳。倒鳳顛鸞那狂蕩,喜洋洋,春生翠被翻紅浪。”(《雨雲歡會》)而“偌長偌大,偌粗偌胖”,那就更是百分之百的通俗口語。這一切誠如徐渭在《南詞敘錄》中所說,“常言俗語,扭作曲子,點鐵成金,信是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