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過七裏灘,光景奇絕。歌此調,幾令眾山皆響。
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風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挐音遙去,西岩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沉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寂寂冷螢三四點,穿破前灣茅屋。林淨藏煙,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隨風飄蕩,白雲還臥深穀。
月夜過七裏灘,光景奇絕。歌此調,幾令眾山皆響。
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風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挐音遙去,西岩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沉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寂寂冷螢三四點,穿破前灣茅屋。林淨藏煙,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隨風飄蕩,白雲還臥深穀。
譯文
在一個月夜渡過七裏灘,見到的風光景色奇異無比。我吟誦此詞,聲音差不多傳遍各山。
今夜秋月的光,正灑向桐江。像專為照耀嚴光高隱的足跡。風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獨坐船頭吹奏竹笛。無數秋聲產生於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懷疑又在駕鶴成仙的夢裏。遠處傳來了船槳劃水聲,那是漁翁傍著西岩剛剛歇宿。
心中回憶謝翱被葬在這裏,從那以後再不見狂放不羈的人,使我感到孤獨。
流螢靜靜地閃著三四點冷光,穿過了前灣的茅屋。清淨的林中藏著煙霧,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搖晃在倒映翠峰的綠水裏。我乘船隨著流水飄蕩,遠處的白雲靜臥深穀。
此詞上片專從聽覺感受方麵寫乘船夜過七裏灘時的景色。詞人重點寫剛出發時的思緒、行動和見聞。“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這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為了追尋古代高尚隱士足跡。但是,往事千年,夜靜天黑,時間、環境變化,古跡看不見了。“風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風景奇絕,仿佛連風露也不一般,詞人不禁情動於中,提簫吹奏。接著,詞人筆鋒一轉,集中寫吹簫的音響效果:“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
”簫聲飛揚於夾岸連山之中,引發各種自然聲籟,在山中到處出現。天上星光,水中也反映著星光,天水相映,萬籟齊鳴,甚至把睡著的鶴也驚醒了。“孥音遙去,西岩漁父初宿。”在詞人所乘船附近,忽然傳來船槳撥水的響聲,原來是夜漁的老人,已經收網歸去,停船宿夜了。夜已深這層意思,自然表達出來。上片在描寫上,突出人物、山水、自然界對聲音的感受。
康熙六十年(1721年)秋,詞人拜訪友人,夜過桐廬七裏灘時創作此詞,借以記述所見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