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

[唐代] 吳兢 [简体]

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曰:“人以穀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誠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貞觀二年,京城長安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麵),捉了幾隻念念有詞道:“百姓把糧食當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這對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將要吞下去。

周圍的人忙勸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說道:“我真希望它把給百姓的災難移給我一個人!為什麽要逃避疾病呢?”(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簡析

本文敘述了唐太宗在蝗災爆發後,吞食蝗蟲的故事。文章主要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唐太宗見到蝗蟲後咒罵蝗蟲與百姓奪食,“是害於百姓”,可見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憂慮的是民生。人後又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首,無害百姓。”言語之中流露出一個首懷子民的帝王甘願為人民承擔責任的勇氣。

當左右勸止他吃蝗蟲時,他說:“所冀移災朕躬,何疾避之?”進一步表現了唐太宗願為人民承載災難的勇氣和堅決消滅蝗蟲的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