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望晴雪,溪雲幾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鬆。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鍾。
譯文
獨倚竹杖眺望雪霽天晴,隻見溪水上的白雲疊疊重重。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蓋的茅舍,閃著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燒燃著山上的蔓草,煙烽斷續地繚繞著山石中的古鬆。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遠遠地,聽見了悠揚的暮鍾。
注釋
白屋:以白茅覆蓋的屋,貧者所居。
危峰:高聳的山峰。
石鬆:石崖上的鬆樹。
卻回:返回。
暮天鍾:寺廟裏用以報時的鍾鼓。
作者賈島公元816年長安應舉落第,次年與從弟釋無可寄居長安西南圭峰草堂寺。這首詩大約寫於此時。
這首詩展現了時景常情,但寫得獨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現出清冷的詩風。
詩題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詩內容。詩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畫麵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於讀者麵前。
“倚杖望晴雪,溪雲幾萬重。”起筆即點出“望”字。薄暮時分,雪霽天晴,詩人乘興出遊,倚著手杖向遠處眺望。遠山近水,顯得更加秀麗素潔。極目遙天,在夕陽斜照下,溪水上空升騰起魚鱗般的雲朵,幻化多姿,幾乎多至“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歸”、“下”二字勾勒出山間的生氣和動態。在遍山皚皚白雪中,有采樵人沿著隱隱現出的一線羊腸小道,緩緩下山,回到白雪覆蓋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後則是冷光閃閃、含山欲下的夕陽。山峰在晚照中顯得更加雄奇。樵人初歸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動靜光色的摹寫中,透出了如作者賈島詩風的那種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