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譯文
風壓著柳絮貼著水麵紛飛,雨後初晴燕子在池沼邊銜泥築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沒有收到鴻雁傳來的書信,竹林間時時聽到鷓鴣悲啼。我的深情怕是隻有那落花知曉了。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雙調,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輕雲:本指輕薄飄浮的白雲。這裏比喻柳絮。貼水:緊挨近水麵。
乍晴:雨後初晴。乍:初,剛。池館:池沼館閣。這裏主要指池沼。燕爭泥:燕子趁著天晴銜泥築巢。
沈郎:即沈約,字休文,南朝梁詩人。他在《與徐勉書》中說:“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意思是說因多病而腰圍消瘦。
這首《浣溪沙》約作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東坡迎春景而春情動,思念妻子,作此詞以懷念之。一說此詞是李璟的作品,見《李璟李煜詞補遺》。因明代所刊《類編草堂詩餘》署為李璟所作,故《補遺》誤收。應據元刻本定為東坡詞。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作者用輕快的筆觸三塗兩抹,就把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畫圖描繪出來。他既沒有用濃重的色彩,也沒有用豔麗的詞藻,而隻是輕描淡寫地勾勒出幾樣景物,感染力很強,呈現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氣息。在一個多雲轉晴的春日裏,作者徜徉於池館內外,但見和風吹拂大地,薄雲(柳絮)貼水迅飛,輕陰擱雨,天氣初晴,那銜泥的新燕,正軟語呢喃。
按理說,麵對著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應該心情振奮、逸興遄飛了,但緊接著一句卻是“沈郎多病不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