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平山堂

[宋代] 蘇軾 [简体]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第三次經過平山堂,前半生在彈指聲中過去了。整十年沒見老仙翁了,隻有牆上他的墨跡,仍是那樣氣勢雄渾,猶如龍飛蛇舞。
我在平山堂前“歐公柳”的下麵,寫下這首詞悼念文壇英傑,故揚州太守歐陽修。別說人死後萬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呀!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取自李白《蘇台覽古》“隻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賞析

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乃歐陽修於公元1048年(慶曆八年)知揚州時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四月,蘇軾自徐州調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這時距蘇軾和其恩師歐陽修最後一次見麵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逝世八年。適逢自己政治處境艱難,蘇軾為重遊故地、緬懷恩師而作的這首詞,自然會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

詞的上片寫瞻仰歐詞手跡而生的感慨。作者對他的恩師歐陽修懷有深摯的情誼,此刻置身於歐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緒萬千。“三過平生堂下”,是說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臨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他離京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經楊州,來平山堂憑吊恩師。“半生彈指聲中”,是作者撫今追昔,感慨歲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夢。

創作背景

此詞寫於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第三次到揚州平山堂,緬懷恩師歐陽修,同時也蘊含蘇軾自身的人生感歎。到作此詞為止,蘇軾共三次到過揚州,則“三過平山堂下”實質上濃縮了蘇軾近十年間南遷北調的動蕩生涯。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周汝昌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04 :635-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