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秋詞

[宋代] 蘇軾 [简体]

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紅旆到時黃葉亂。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處攜壺。停驂訪古踟躕。雙廟遺風尚在,漆園傲吏應無。

標簽: 秋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澈的淮河與混濁的汴水,遠在錢塘江西岸。您的紅旗抵達時,黃葉遍地,狼藉散亂。白霜也會襲入梁王的故園。
您將在秋原的什麽地方手執酒壺?駐馬訪古,徘徊踟躕。雙廟的遺風至今還在,漆園的傲吏大概已無。

注釋
清平樂:詞牌名。唐教坊曲。一名《醉東風》、《憶蘿月》。雙調小令,平仄韻轉換格。
秋詞:傅本詞題作“送述古赴南都”可從。南都:今河南商丘市。
清淮濁汴:清淮,清澈的淮河水。淮河為古代四瀆之一,源出河南桐柏山,東流入安徽,注入洪澤湖,下遊自淮陰縣與大運河會合。

創作背景

該詞應寫於宋神宗熙寧七年甲寅(1074年),當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的同僚與好友陳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詞中預計陳襄到時已“黃葉亂”,有“霜”,該詞大約作於初秋,陳襄即將離杭州時。

參考資料:
1、石聲淮,唐玲玲.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39
賞析

該詞中詞人思念好友,揣測一路上友人可能的遭遇所寫下的以想象為主的懷人詞,但是這種想象並不是憑空亂想,而是基於詞人對朋友的了解,通過這些了解所作的一係列推斷,顯示了詞人對陳述古真摯的友情和對述古其人的真切了解。

上片以友人的行程為線索,縱貫著空間地點、節序風物,寫來別有情致。起筆“清淮濁汴。更在江西岸”二句,決不是簡單地說明淮河和汴河的地理位置,而是似乎在掐指計算友人的行程:你從江南的杭州出發,途中要經過淮河、汴河,那是遠在江北的多麽漫長的一段水程。因為友人“赴南都”,淮河和汴河都是必經的水道,所以二句乃是對友人大段行程的懸想,而友人的去向,路途的遙遠,以及詞人對他的關切之情,全在不言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