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東門行

[南北朝] 鮑照 [简体]

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
離聲斷客情,賓禦皆涕零。
涕零心斷絕,將去複還訣。
一息不相知,何況異鄉別。
遙遙征駕遠,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閨臥,行子夜中飯。
野風吹草木,行子心腸斷。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絲竹徒滿坐,憂人不解顏。
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受傷禽鳥畏懼驚弦,倦行旅客厭倦離聲。
離歌之聲令客傷情,送著行者皆都涕零。
涕泣交流肝腸斷絕,即將離去再做別語。
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況他鄉長久別離?
漫漫長路征駕漸遠,天色昏暗白日已晚。
路旁人家掩門長臥,遠行遊子剛吃晚餐。
野風呼號吹動草木,遠行遊子肝腸寸斷。
吃梅常常苦於味酸,穿戈每每苦於涼寒。
徒有音樂高朋滿座,懷憂之人不能展顏。


放聲高歌聊以自寬,愈發引起愁緒萬端。

創作背景

從詩中的憂亂之旨看,此詩殆作於臨海王子頊作亂征兆已顯之時,此為泰始二年(466年鮑照此作傷離別,與原題旨稍有不同,但也是在原題旨的基礎上的發揮,是詩人長期在動亂社會中的痛苦哀歎,深刻地反映出詩人內心的愁苦鬱悶。

參考資料:
1、胡大雷.謝靈運鮑照詩選:中華書局,2005:第132頁
賞析

詩的前六句寫離別時的送別場麵,運用頂真修辭手法,將這幾句一線貫穿。接連出現兩個“離聲”和“涕零”。

增強了詩的纏綿悱惻之情。給詩定了沉鬱的基調。詩的首句,借用驚弓之鳥的典故,用以比喻“倦客惡離聲”——久倦羈旅的遊子最厭惡、最害怕的便是離歌之聲,勾出倦客惡離別的心理狀態。為突出其表達效果,連用兩個“惡”字來充分烘托遊子極度厭惡、畏忌遠行的氣氛,既增強了類比性,也加重了感情色彩。但是,“惡”之偏至,這就是人世間之所以有不幸的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