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望

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
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
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
聞道朔方多勇略,隻今誰是郭汾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滾滾黃河水環繞著長安,河上秋風陣陣,幾行大雁從空中飛過。
戍邊的士兵越過護城河時塵沙陣陣,將軍整裝待發抗擊敵軍。
黃河渡口塵土飛楊,運輸糧草的車隊、船隊一派繁忙;明月當空,戰場格外空寂、悲涼。
聽說北方多有英勇善戰而又富於謀略的將軍,隻是如今再也沒有郭子儀那樣的人物。

注釋
漢宮牆:實際指明朝當時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長城,它是明王朝與革達靼部族的界限。一作“漢邊牆”。

賞析

明代弘治年間,韃靼屢擾,西北邊境多有戰事。李夢陽出使前線,有感而發,遂成此詩。首聯以黃河、長城、秋風、飛雁等,構成北方邊陲特有景象,氣象開闊而略帶蕭瑟之感。頷聯寫前方將士躊躇滿誌的勇武形象,與首聯相映襯,烘托戰事將起的緊張氣氛。頸聯分別選取戰前緊張忙碌場麵與冷月當空的淒清之境,對比強烈,引人遐思。尾聯由此生發,借助郭子儀之典,表達詩人深深的隱憂與熱切期待,情感複雜而耐人尋味。

全詩緊扣詩題“秋望”二字落筆。詩中之景,無非“望”中所見,無不透出淒清肅殺的秋的氣息。從首聯兩句都寫到黃河來判斷,詩人登臨挑望的地點,很可能是在黃甫川堡。這裏,邊牆在側,地近黃河,故水繞邊牆之景首先映入詩人的視野。次句寫秋雁南飛,既點明了節令,也使詩的境界愈見空闊、蒼涼。

創作背景

詩人在公元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為戶部主事時,曾奉命稿榆林軍,七律《榆林城》與此詩即作於此次出塞搞軍時。明代弘治年間,韃靼屢擾,西北邊境多有戰事。李夢陽出使前線,有感而發,遂成此詩。

參考資料:
1、錢仲連 等.元明清詩鑒賞辭典(遼金元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