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五代] 李煜 [简体]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泝流。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時節,梧桐樹下,轆轤金井旁,落葉滿地。樹木入秋而變,人見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簾,眼望窗外細雨,舊愁之上又添新愁。
閨中的思婦獨守著瓊窗,想到韶華漸逝,心願難成,怎不雙眉緊皺,愁在心頭。回首邊地,征人久無音訊。想要寄書信,可是黃河寒波滔滔,溯流難上,思婦隻能在孤獨寂寞中苦苦守望。

注釋
此詞調名於《草堂詩餘》、《花間集補》中作《醜奴兒令》,《類編草堂詩餘》中注曰:“一名《羅敷令》,一名《采桑子》。”《類編草堂詩餘》、《花草粹編》、《嘯餘譜》中均有題作“秋怨”。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開寶六年,宋太祖任命李煜的弟弟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並留在京師。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作登高文,哀念不已。據說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這首詞是從善入宋後未歸,李煜為思念他而作的。

參考資料:
1、黃墨穀.《唐宋詞選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75頁
賞析

上片寫景,先點出“轆轤”、“金井”、“梧桐”三物,不單是寫實,也都有寓意。轆轤是井上汲水的工具,汲水是女子之事,故井邊常常是女子的懷人之所。轆轤的循環滾動又與思念的輾轉反複相通,搖著轆轤,情思纏綿,往往是詩詞之中女子思情的象征。古代的井邊多種梧桐,“一葉知秋”,秋來梧桐葉兒黃,故梧桐是常見的悲秋意象。

這三者位置相關,意義相通,常常被聯係到一起來寫女子的秋思,如吳均的“玉欄金井牽轆轤”,王昌齡的“金井梧桐秋葉黃”,與這裏的“轆轤金井梧桐晚”,都是同一個意思。不過,李煜的表達更精巧一些,他在句中強調了一個“晚”字。“晚”可以指黃昏,暗示了從早到晚的期盼,有“黃昏望絕”之意。“晚”也可以指秋深,突出梧桐葉黃隕落的形象,令人聯想歲華流逝、青春不再而引出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