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登城樓

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標簽: 秋天,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城上軍威使人望而生畏,連江中的水都似乎殺氣騰騰。
現在,我身穿軍裝準備戰鬥,等到平定了天下時,一定載歌載舞進入長安京城。

注釋
軍:指軍中。
風威:軍威。險:望而生畏的意思。
水氣:指殺氣。寒:不寒而栗。
戎衣:即軍裝。定:平定。
歌舞:載歌載舞。長安:唐的都城。

參考資料:
1、盧如山.絕句選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7
創作背景

公元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去世,武則天把持朝政,引起人民不滿。不久被貶為柳州司馬的李敬業提出“匡複唐室”的口號,在揚州起兵征討武則天。被貶為臨海丞的駱賓王也投奔李敬業麾下,負責軍中宣傳工作。《在軍登城樓》與《討武曌檄》作於同一時期,可以說是檄文的高度藝術概括。

賞析

詩歌以對句起興,在深秋的一個清晨,詩人登上了廣陵城樓,縱目遠望,浮思遐想。此刻樓高風急,江霧濃重,風雨瀟瀟。“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兩句寫深秋景色,城上冷風颼颼,江中水氣寒冷,好一派肅殺景象。詩句曉暢雋永,看似質樸平易不著筆力。詩人借用了《梁書·元帝紀》中“信與江水同流,氣與寒風共憤”的典故,恰到好處地抒發了同仇敵愾的豪情與激憤。充分表現臨戰前的緊張、肅穆、莊嚴的氣氛和將士們的進取、希望和信心。

此二句營造一個“風冷水寒”的悲劇氛圍,與“風瀟瀟兮易水寒”一樣,給人以慷慨悲壯蒼涼激越的感受。詩的三四句寫詩人對討武戰爭必勝的信心。第三句詩“戎衣何日定”,“何日”意為“總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勝之心力透紙背。這句詩借周武王討伐殷紂王的故事隱喻李敬業討伐武則天是以有道伐無道,說明“匡複”是正義的,順應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會勝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