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

[唐代] 李賀 [简体]

日暖自蕭條,花悲北郭騷。
榆穿萊子眼,柳斷舞兒腰。
上幕迎神燕,飛絲送百勞。
胡琴今日恨,急語向檀槽。

標簽: 春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氣變暖,但家境仍冷落蕭條,白花齊開,更使我這北郭騷悲傷無聊。
一文不名,隻有像來子錢一樣的穿眼榆莢,不見舞妓,倒有比舞妓細腰更柔軟的柳條。
張開簾幕,迎接神燕,弋射飛絲,送走伯勞。
彈起胡琴,借以抒發今日的愁恨,頻繁急切的樂聲撲向那紫檀琴槽。

注釋
蕭條:寂寞冷落;凋零。《楚辭·遠遊》:“山蕭條而無獸兮,野寂漠其無人。”
北郭騷:春秋齊國的一個讀書人,關心國事,講義氣,樂於助人,以賢良忠孝聞名鄉裏。但家貧如洗,每天結罘網捉鳥獸,割蒲葦織草鞋,換些柴米來奉養母親。還曾向晏子借過糧食。(《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
萊子眼:古錢幣名,即耒子。
柳斷舞兒腰:舞兒腰,形容柳枝柔軟。
上幕:即“張幕”。

賞析

李賀詩歌總的特色是奇崛憤激、淒涼幽冷,牛鬼蛇神紛至遝來,其詩歌內容多是他的幻想世界的外化物。這首《感春》卻頗為難得,從中可以窺見李賀的生活景況。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點明時序正是春天。春天本應是萬物恢複生機之時,世人在寒冬季節早在盼望春暖花開的春天。但在李賀眼中,春天卻是一片愁紅慘綠的傷心物。“蕭條”之上著一“自”字,更顯出無可奈何的淒涼。為什麽詩人對春而傷春?詩中繼續道:人處窮困潦倒之中實在難生賞春的雅興,對花無端生悲。“北郭騷”是出現在《呂氏春秋》中的一位窮困之人,李賀將他比喻自己家境的蕭條。

創作背景

李賀是唐宗室後裔,不過到了父親李晉肅一代,家族早已敗落,家境頗為貧寒。詩人幻想通過科舉之途徑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徹底擺脫現實的貧窮落魄,卻因種種原因,應舉受阻,仕途受挫。《感春》是詩人在春日感於自己的貧困落魄、不為世用,抒發愁悶之作。

參考資料:
1、宋緒連 初旭.三李詩鑒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69-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