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舊來遲 一作:歸來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譯文
五原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二月之間,垂楊尚未發芽。
黃河岸邊。如今開始冰雪消融。長安城裏,卻正當落花時節。
注釋
五原: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張仁願所築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舊來:自古以來。
未掛絲:指柳樹還未吐綠掛絲。
即今:如今,現今。冰開日:解凍的時候。
長安:在中國陝西的西安和鹹陽附近。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七十五。下麵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首句中的“五原”,就是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五原縣。張仁願任朔方總管時為防禦突厥而修築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這一帶地處塞漠,北臨大磧,氣候嚴寒,風物荒涼,春色姍姍來遲,所以說“五原春色舊來遲”。著“舊來”二字,不但見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詩人對此早有所聞。這一句是全篇總冒,以下三句即對春色之來遲進行具體描繪。
這首《邊詞》當為張敬忠公元707年(唐中宗神龍三年)前後在邊塞軍中任職時所寫。據《新唐書·張仁願傳》記載,公元707年,張仁願任朔方軍總管時,曾奏用當時任監察禦史的張敬忠分判軍事。這首《邊詞》大約就是張敬忠在朔方軍幕任職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