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竹石牧牛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箠,禦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猶可,牛鬥殘我竹。

標簽: 詠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郊野裏有塊小小的怪石,怪石邊長著叢竹子,挺拔碧綠。
有個小牧童持著三尺長的鞭子,騎在一頭老牛背上,怡然自樂。
我很愛這怪石,小牧童你別讓牛在它上麵磨角;
磨角我還能忍受,可千萬別讓牛爭鬥,弄壞了那叢綠竹。

注釋
子瞻:蘇軾。蘇軾工畫竹石枯木。
伯時:李公麟,號龍眠居士,善繪人物與馬,兼工山水。
野次:野外。
崢嶸:山高峻貌。這裏代指形態峻奇的怪石。
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語出屈原《九歌》:“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這裏代指竹子。
阿童:小童兒。語出《晉書·羊祜傳》中吳童謠“阿童複阿童”句。這裏代指小牧童。
箠(chuí):竹鞭。
禦:駕馭。
觳觫(húsù):恐懼害怕得發抖狀。

賞析

宋代繪畫藝術特別繁榮,題畫詩也很發達,蘇軾、黃庭堅都是這類詩作的能手。此詩為蘇軾、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圖題詠,但不限於畫麵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題發揮,憑空翻出一段感想議論,在題畫詩中別具一格。

詩分前後兩個層次。前麵八句是對畫本身的描繪:郊野間有塊小小的怪石,翠綠的幽竹緊挨著它生長。牧牛娃手執三尺長的鞭子,駕馭著這頭龍鍾的老牛。四句詩分詠石、竹、牧童、牛四件物象,合組成完整的畫麵。由於使用的文字不多,詩人難以對詠寫的物象作充分的描述,但仍然注意到對它們的外形特征作簡要的刻劃。“崢嶸”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這裏拿來指稱石頭,就把畫中怪石嶙峋特立的狀貌顯示出來了。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當時作者在京師任秘書省著作佐郎。黃庭堅與蘇軾、李公麟同在京。蘇軾與李公麟多次作畫,黃庭堅題了好幾首詩,這首是最出名的一首。

參考資料:
1、繆鉞等.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534-5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