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過鴛湖

曉風催我掛帆行,綠漲春蕪岸欲平。
長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過秀州城。

標簽: 詠物,寫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晨的風催促我掛忱符,春天乘船在江麵行駛,兩岸長滿綠草好像與整個堤岸相平。
長水塘下了三天的雨,菜花散發的脈脈清香在春風裏一陣陣掠過整個秀州城。

注釋
鴛湖:即鴛鴦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興南。
春蕪:春天的草地。
岸欲平:即欲平岸。
長水塘:位於浙江嘉興之南,由杭州、海寧一帶山區發源,注入鴛湖。
秀州城:即今浙江嘉興市。吳越置秀州,治所在嘉興。

參考資料:
1、蔡義江.絕句三百首.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293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當時詩人64歲,詩人遊春到此,到了晚年,他的心被青春所激動,被鄉情陶醉,看到鴛湖的勝景,因而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蔡景仙.清詞鑒賞.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1
2、錢仲聯.元明清詩鑒賞辭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1080
賞析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春天的早晨嘉興城外春風和暢,春水蕩漾,春草繁茂的景象。“曉風催我掛帆行,綠漲春蕪岸欲平。”首句的詩眼在一“催”字,是清晨湖上的曉風的催。這一句既點明了時間,與詩題呼應,也交代了詩人自己所處的地點。他此時身在船上也許剛剛邁出船艙,如果不是清涼沁人的曉風,還不會這麽早就掛帆起航。“催”字把景物和人物的關係傳達出來了。第二句寫湖景,描寫舟行所見。

“綠”字下得極好,和“漲”字結合在一起,給人豐富的色彩想象和運動感,那碧色的湖水仿佛就在眼前漾動,晃人的眼睛。水色蒼翠,原野才能與之一色,“平”字也才更好落實。用色彩詞代替名物詞是古典詩詞最具表現力的手法之一,這裏是一個典型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