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譯文
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
麵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釋
綠豔:指碧綠鮮豔的葉子、閑:通“嫻”,文雅的樣子。
紅衣:指紅色的牡丹花瓣。淺複深:由淺到深。據《牡丹史》載:牡丹有“嬌容三變”之說:“初綻紫色,及開桃紅,經日漸至梅紅,至落乃更深紅。”
愁欲斷:形容傷心到極點。
心:牡丹花內心所想。
這首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末年(約752—755),當時的作者已步入晚年,而此時正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前,社會動蕩。適逢春日,牡丹盛開,滿肚子苦水的詩人便借之吐露愁緒。
“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這兩句先側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和花的色彩。詩人以人寫花,說碧綠鮮豔的牡丹葉,簇簇擁立,多像一個身著綠妝嫻靜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的紅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開首這兩句,詩人把美人和牡丹融為一體,寫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這兩句是寫“牡丹仙子”的內心世界,說花兒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為牡丹花與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裏,牡丹花嬌嫩嫵媚,姿容娟秀,清香萬裏,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誰也無法挽留,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隻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隻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豔,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