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於國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總算盡了心啦。河內遇到饑荒,就把那裏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了解一下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鄰國的百姓不見減少,我的百姓不見增多,這是為什麽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讓我用戰爭做比喻吧。咚咚地敲響戰鼓,兩軍開始交戰,戰敗的扔掉盔甲拖著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後停下來,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後停下來。憑自己隻跑了五十步而恥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怎麽樣呢?”梁惠王說:“不行。隻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

文言現象

通假字詞
1: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雞豚狗彘(zhì)之畜 【無】失其時 【無】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檢】一說通“斂” 收斂 積蓄(一些學者提出:“檢”字本應為“斂”後經訛傳為“檢”,若為“斂”字,與下句的“發”字對仗更為工整。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
4:【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塗】通“途” 道路 【莩】通“殍” 餓死的人
5:【直】不百步耳 【直】通“隻”:隻是
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無】通“毋” 不要

鑒賞

這篇文章寫孟子同梁惠王的談話。當時各國為了要增產糧食和擴充兵員,都苦於勞動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鄰國爭奪百姓,采取了自以為“盡心”的措施,可是目的並沒有達到。孟子抓住了這個矛盾,指出梁惠王的“盡心”並不能使百姓歸順,同時提出自己的主張,隻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國的根本辦法。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的統治者,對外爭城奪地,相互攻伐,“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對內殘酷剝削,勞役繁重,破壞生產力。這就造成了兵員缺乏、勞力不足。爭奪人力,成為各諸侯國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主題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一天下的問題。“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為文章點睛之筆,突出了本文主旨:隻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

文章中表現出的孟子的思想與主張。

一 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的,一句“王好戰,請以戰喻”充分把這種思想表露了出來。

二 孟子認為應該讓利於民,讓民眾有得以休養生息的機會,他認為梁惠王自認為的“用心”於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這與其他國家不知滿足的一味向民征斂隻是“百步”與“五十步”的區別。

創作背景

寡人之於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於是有了《寡人之於國也》這篇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

參考資料:
1、王笑琴.《寡人之於國也》賞析:《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4年第11期
賞析

文章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梁惠王認為自己對國家已經是“盡心焉耳”,盡心的論據是自己賑災救民,且鄰國之政,無如寡人用心,結果是“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寫作特點

本文寫作上體現出的孟子散文的特點

談問題先把主旨藏起來,從側麵、反麵、外圍人手,逐漸引向本題。如本意要講實行仁政,卻先以戰設喻,從反麵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覺中跟著他走。這樣,文章如曲徑探幽,引人入勝;文勢則波張起伏,毫無板滯。

2. 邏輯嚴謹,層層深入。

表麵看來,文章鋪張揚厲,散漫無紀,實則邏輯清晰,段落分明,層次井然。如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原因,後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實,實行仁政,均是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3. 詞豐筆活,理足氣盛。

善用貼切的比喻、有力的鋪排,考究用詞,講求句式。奇句與偶句,單勢句與排比句,交錯使用,筆勢靈活,理直氣壯,談鋒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極富雄辯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