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父

[先秦] 佚名 [简体]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轉予於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聰。胡轉予於恤?有母之屍饔。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祈父!我是君王的衛兵。為何讓我去征戍?沒有住所不安定。
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為何讓我去征戍?跑來跑去無休止。
祈父!腦子的確不好使。為何讓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沒飯吃。

注釋
祈(qí)父(fǔ):周代執掌封畿兵馬的高級官員,即司馬。
爪(zhǎo)牙:保衛國王的虎士,是對武臣的比喻。《漢書·李廣傳》:“將軍者,國之爪牙也“。謂祈父職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現在多用作貶義。
恤(xù):憂愁。
靡(mǐ)所:沒有處所。
爪士:即爪牙之士。
厎(zhǐ):停止。一說“至也”。
亶(dǎn):確實。聰:聽覺靈敏。
屍:借為“失”。一說“主也”。

鑒賞

這是一首士兵們抱怨司馬將軍的詩歌。全詩三章,皆以質問的語氣直抒內心的怨恨,風格上充分體現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沒有溫柔含蓄的比或興,詩一開頭便大呼“祈父!”繼而厲聲質問道:“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說:“為什麽使我置身於險憂之境,害得我背井離鄉,飽受征戰之苦?”第二章與此同調,重複了這種不滿情緒,但複遝中武士的憤怒情緒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幾乎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且自古兵政,亦無有以禁衛戍邊者”(方玉潤《詩經原始》)。武士說:“可你這司馬,卻為何不按規定行事,派我到憂苦危險的前線作戰呢?”作為軍人,本不該畏懼退縮。在國難當頭之際,當飲馬邊陲,枕戈待旦。“可你這司馬太糊塗了,就像耳朵聾了聽不到士兵的呼聲,不能體察我還有失去奉養的高堂老母。

創作背景

《小雅·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衛士(相當於後世的禦林軍)抒發內心不滿情緒的詩。這個衛士本屬於王畿內部隊或宮廷衛隊的士兵,祈父調他遠征,使之久役,有家難歸,故怨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398-399
2、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