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燎

[先秦] 佚名 [简体]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旂。

標簽: 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現在夜色啥時光?夜色還早天未亮。庭中火燭放光芒,諸侯大臣快來到,好像車鈴叮當響。
現在夜色啥時光?夜色還早無晨光。庭中火燭明晃晃,諸侯大臣快來到,好像車鈴響叮當。
現在夜色啥時光?夜色將盡露晨光。庭中火燭仍明亮,諸侯大臣快來到,看見旌旗在飄揚。

注釋
庭燎:宮廷中照亮的火炬。
其(jī):語尾助詞。
央:盡。
君子:指上朝的諸侯大臣等人。
鸞:也作“鑾”,鈴。古代車馬所佩的鈴。將(qiāng)將:鈴聲。
艾:盡。
晣(zhé)晣:明亮貌。
噦(huì)噦:鸞鈴聲。
鄉(xiàng)晨:近晨,將亮。鄉:同"向"。
有煇(huī):猶煇煇,光明貌。一說火光暗淡貌。朱熹《詩集傳》:“火氣也。天欲明而見其煙光相雜也。

鑒賞

此詩描寫宮廷早朝的景象,表現君王勤於政事。詩共三章,第一章寫夜半之時不安於寢,急於視朝,看到外邊已有亮光,知已燃起庭燎;又聽到鸞聲叮當,知諸侯已有入朝者。說明宣王中興,政治穩定,百官、內侍皆不敢怠於事,諸侯公卿也謹於君臣大禮,嚴肅畏敬,及早入朝以待朝會;而宣王勤於政事、體貼臣下、重視朝儀的心情,也無形中見於言外。

第二章時間稍後,但黑夜尚未盡,庭燎之光一片通明,鑾鈴之聲不斷,諸侯正陸續來到。朱熹說:“噦噦,近而聞其徐行聲有節也。”(《詩集傳》)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背景及主題,《毛詩序》說:“美宣王也。因以箴之。”齊詩、魯詩也都以為是周宣王中年怠政,薑後脫簪以諫,宣王改過而勤於政,因有此詩。但作者是什麽人,各家之說不一。方玉潤《詩經原始》以為“王者自警急於視朝”,為宣王所自作。然而方氏未列出充分的理由。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391-393
2、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