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有鵲巢

[先秦] 佚名 [简体]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哪見過堤上築鵲巢,哪見過土丘長水草。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裏愁苦又煩惱。
哪見過庭院瓦鋪道,哪見過山上長綬草。誰在離間我心上人?我心裏害怕又煩惱。

注釋
防:水壩。一說堤岸;一說即“枋(fāng)”,常綠喬木,可為紅色染料。
邛(qióng):土丘,山丘。旨:味美的,鮮嫩的。苕(tiáo):一種蔓生植物,生長在低濕的地上。一說紫雲英,一說淩霄花,一說翹搖,一說葦花。
侜(zhōu):謊言欺騙,挑撥。予美:我的愛人。美,美人兒,心上人,指作者所愛的人。
忉(dāo)忉:憂愁不安的樣子。
中唐:古代堂前或門內的甬道,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

鑒賞

把不協調的事物放在一起,引起危機的恐懼,是這首詩的情緒症結。

從原詩文本上看,把此詩落實為政治性的信讒遠賢之憂,或者感情性的背信棄愛之憂,都比較勉強。特別是政治性的揣測,更為虛幻。關鍵在“予美”二字。“予美”為“我所愛慕的”這個意思。在《詩經》中,美有美人、丈夫或妻子的意思,更有美麗、美好的意思。因為鍾愛,覺得這個人很美。所以,“美”字應該是一種感情親愛的意思。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朱熹認為這是一首情詩。他在《詩集傳》中說這是“男女之有私而憂或間(離間)之詞”。朱熹的說法,抓住了詩歌情緒的焦點,又從“予美”二字引伸,才得出情詩的結論。現代學者多讚同朱熹的觀點,認為此詩是為相愛的人害怕離間而失去愛情所創作的。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76-277
2、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