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鄘風·牆有茨

[先秦] 佚名 [简体]

牆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
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牆上長滿了蒺藜,無論如何掃不掉。你們宮中私房話,實在沒法說出口。如果真要說出來,那話就難聽死啦。
牆上長滿了蒺藜,無論如何除不掉。你們宮中私房話,實在沒法詳細說。如果真要說詳細,那話說來可長啦。
牆上長滿了蒺藜,沒有辦法打捆走。你們宮中私房話,實在不能對人說。如果真的傳開來,簡直就是羞辱啊。

注釋
鄘(yōng):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茨(cí):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有刺。
埽(sǎo):同‘’掃‘’。
中冓(gòu):內室,宮中齷齪之事。
道:說。
所:若。
襄:除去,掃除。
詳:借作“揚”,傳揚。
束:捆走。這裏是打掃幹淨的意思。
讀:宣揚。

鑒賞

這首詩內容與《邶風·新台》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諷刺宣薑(齊女)不守婦道,和庶子通奸,其事醜不可言。詩以牆上長滿蒺藜起興,給人的感覺,衛公子頑與其父妻宣薑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樣痛刺著衛國的國體以及衛國人民的顏麵與心靈。

全詩一唱三歎,在反複重複的數落中,一層層加深著對這一宮廷醜事的批判。在結構上,疊詠而意義遞進,無論在內容、思想感情上都是一層深過一層,有效地增強著詩歌的諷刺力量。詩中之“不可埽”、“不可襄”、“不可束”,表麵上寫牆茨之延伸愈來愈長,幾乎到了不可控製的地步,實際上是比興衛公子頑與其父妻私通已經到了無恥糜爛、昭然無忌的程度。

創作背景

《毛詩序》謂“《牆有茨》,衛人刺其上,公子頑通乎君母,國人疾之,而不可道也”。朱熹《詩集傳》也持此說;清方玉潤《詩經原始》詩題序謂之:“刺衛宮淫亂無檢也。”眾說相類,都認為這是一首譏刺衛國內宮庶公子頑私通國母宣薑,生五子,而名分不正,國人唾罵其荒淫無恥的詩歌。

參考資料:
1、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89-90
2、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