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

[宋代] 柳開 [简体]

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幹。
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

標簽: 邊塞,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響箭鳴叫著衝上雲霄,草原之上無風,天地間一片安寧,顯得響箭的聲音更加清脆洪亮。
數百個有著碧綠眼珠的矯健的外族騎士,紛紛提著帶金勒向雲端看去。

注釋
鳴骹(xiāo):同“鳴髇”,也叫“鳴鏑”,一種發出響聲的箭,古稱“嚆矢”。
騎:騎兵,這裏指騎在馬上的人。
提:提收、提控,這裏指拉緊馬的韁繩。金勒:金屬製作、裝飾的帶有嚼口的馬籠頭。

參考資料: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6-7
2、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4
創作背景

這首詩北宋初年,當時國家統一不久,國力漸長,主要對抗勢力便是北方少數民族契丹等,作者當時懷著報效國家之誌,創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6-7
賞析

《塞上》詩主要描寫剽悍的北方少數民族的能騎善射。萬裏晴空之下,遼闊草原之上,數百名健兒縱馬馳騁。忽然,一枝響箭穿向雲天,大家不約而同地立刻勒馬佇立,昂首放目,凝神遠望。詩人仿佛是一名技藝超群的攝影師,迅速抓住這瞬間的景象,拍下一個精彩無比的鏡頭,並且貫注了詩人熾熱的主觀感情。

在這首詩中,詩人先用“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幹”兩句來描寫一枝飛箭風馳電掣地刺入高空。《漢書·匈奴傳上》:“冒頓乃作鳴鏑。”可知響箭是北方少數民族習用的武器,“直上”,表現箭射出後的銳不可當之勢。“一千尺”,寫箭的射程之遠。“天靜無風”,不單寫出了草原上空的清明寧謐,也寫出了“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寥廓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