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夜思

[唐代] 韋莊 [简体]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台。
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幽怨的琴聲在長夜中回蕩,弦音悲切,似有淒風苦雨繚繞。孤燈下,又聽見楚角聲哀,清冷的殘月徐徐沉下章台。芳草漸漸枯萎,已到生命盡頭.親人故友,從未來此地。鴻雁已往南飛,家書不能寄回。

注釋
章台:即章華台,宮名,故址在今陝西長安。在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北。《左傳·昭公七年》:“楚子城(築)章華之台。”
瑟:古代弦樂器。多為二十五弦。弦樂器,這裏指樂聲。清瑟,即淒清的瑟聲。遙夜:長夜。連下兩句是說,淒清的瑟聲,在長夜發出哀怨的音調;而伴隨這哀怨樂曲的,又是秋夜悲鳴的風雨聲。
楚角:楚地吹的號角。其聲悲涼。
下:落下。這句是說,殘月從章台落下去了,即天快亮了。

賞析二

這首五言律詩是懷人思鄉之作,大概是寄給越中家屬的。

首聯借清瑟以寫懷。泠泠二十五弦,每一發聲,恰似淒風苦雨,繞弦雜遝而來。長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詩人諦聽著這樣淒神寒骨的音樂,怎不倍感哀怨呢?瑟是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其聲悲怨。相傳“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漢書·郊祀誌》)。古詩中,瑟是一個常見意象。多與別離之悲相聯係。如錢起《歸雁》“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是說瑟的音樂魅力使雁不勝清怨飛來了。

賞析一

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鄉的詩。

秋夜一片淒涼,詩人在孤燈最想念著老朋友,滿腹愁腸,家書無法寄到,更加重了憂傷的情緒。全詩一氣嗬成,感情真摯,幽怨清晰,感人至深。這首詩是懷人思鄉之作。詩以“夜思”為題,開篇卻不寫思,而寫秋夜所聞所見,寫盡寄居他鄉的孤獨、悲涼。詩的後半,寫“思”的內容:芳草已暮,韶華已逝,故人不來,鄉思難寄。最後點出時當秋節,更令人愁思不斷。詩中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恨,讀來不勝悲涼淒楚,叫人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