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唐代] 高適 [简体]

尚有綈袍贈,應憐範叔寒。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像須賈這樣的小人尚且有贈送綈袍的舉動,就更應該同情範雎的貧寒了。
現在的人不知道像範雎這樣的天下治世賢才,把他當成普通人看待。

注釋
尚有:尚且還有。綈 (tì)袍:用粗絲綢做成的長袍。
憐:同情。範叔:範雎,字叔。戰國時期的範雎。由於須賈告狀,他被毒打得幾乎死去,後來逃到秦國當了宰相。須賈來秦,他特意以貧窮的麵貌去相見,須賈送綈袍給他禦寒,他感到須賈還有故人之情,就寬恕須賈。出自《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天下士:天下豪傑之士。
猶作:還當作。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評析

高適在仕途輝煌時,曾官至淮南、西川節度使,封渤海縣侯,詩名遠播。而些優秀的邊塞詩讚揚了邊防將士的鬥誌,歌頌了他們以身殉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了樂觀情緒和愛國主義精神,表現出高適的為國“萬裏不惜死,而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負。但是他在少年時,相當落魄,其詩歌大多感慨懷才不遇,仕途失意。這首詩則寫於未入仕途之時。

“尚有綈袍贈,應憐範叔寒。”這兩句歌詠曆史上範睢的而段故事。詩中的“尚有”,還有;“綈袍”,用而種比綢子厚實、粗糙的紡織品做成的袍子。“範叔”,指範睢。範睢字叔,故稱。《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記載:戰國時範睢事魏大夫須賈,因隨須賈出使齊國,齊王賜他金十金和牛酒。須賈懷疑範睢通齊,告訴魏相。魏相派人淩辱範睢,幾欲置之死地。

創作背景

《詠史》是詩人高適創作於盛唐。這首詩是寫於未入仕途之時。因他自以為是“天下士”,卻隻得到個“封丘尉”,於是通過寫古人贈綈袍的故事來比喻現在,表達了對有才華的貧寒人士得不到同情、重視的悲憤情緒。此篇雖題為“詠史”,實則是詩人借詠史來發泄自己的憤懣。

參考資料:
1、秦似.唐詩新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1:第3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