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烏江亭

[唐代] 杜牧 [简体]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標簽: 懷古,勵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前預料。能夠忍受失敗和恥辱的才是真正男兒。
江東子弟大多是才能出眾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注釋
烏江亭:在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相傳為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之處。《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裏,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自刎而死。

賞析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勝敗這種事是兵家難以預料的事,但是能夠忍受失敗和恥辱才是男兒。

首句直截了當的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一普通常識,並暗示關鍵在於如何對待的問題,為以下做好鋪墊。“事不期”,是說勝敗的事,不能預料。此句強調指出隻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兒”。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麽算得上真正的“男兒”呢?“男兒”二字,令人聯想到自詡為力能拔山,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直到臨死,還未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隻是歸咎於“時不利”而羞憤自殺,實在有愧於他的“英雄”稱號。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於公元841年(會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過烏江亭時所寫。一說作於開成四年(839年)。

參考資料:
1、胡可先.杜牧詩選:中華書局,2005:64-65
2、吉林大學中文係.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