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日一身,攜糧負薪。
道長食盡,苦口焦唇。
今日醉飽,樂過千春。
仙人相存,誘我遠學。
海淩三山,陸憩五嶽。
乘龍天飛,目瞻兩角。
授以神藥,金丹滿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東海,強銜一木。
道重天地,軒師廣成。
蟬翼九五,以求長生。
下士大笑,如蒼蠅聲。
來日一身,攜糧負薪。
道長食盡,苦口焦唇。
今日醉飽,樂過千春。
仙人相存,誘我遠學。
海淩三山,陸憩五嶽。
乘龍天飛,目瞻兩角。
授以神藥,金丹滿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東海,強銜一木。
道重天地,軒師廣成。
蟬翼九五,以求長生。
下士大笑,如蒼蠅聲。
譯文
人生來世維艱,一身攜帶著吃的,燒的,忍辱負重。
但因道長路遠,飲食易盡,常搞得口幹唇焦,狼狽不堪。
今日若能醉飽,便覺得其樂融融,千春難得。
有仙人對我十分關心,勸誘我遠遊學仙。
可淩海飛達三山勝境,可棲身五嶽寶地。
乘著飛龍淩天而翔,在龍背上眼看著飛龍的兩支龍角。
並還授我以滿把的金丹神藥,吃了便可長生久視。
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猶如蟪蛄,生命苦短。
雖思欲東填滄海,以效精衛銜木,但又有何補益?
還是大道重於天地。至如軒轅黃帝,猶師事廣成。
視九五之尊輕如蟬翼,舍棄天下,以求長生。
雖為下愚之士所訕笑,猶視如蒼蠅之聲,聞而不顧。
“來日一身,攜糧負薪。道長食盡,苦口焦唇。”歸善哉行》古辭首二句雲:“來日大難,口燥唇幹,”初看李白詩似也是套語;其實不然。“攜糧負薪”,即歸贈崔司戶文昆季》所雲“惟昔不自媒,擔西入秦。攀龍九天上,忝列歲星匠”的“擔”。
李白把被召入京一事看得很重,他在歸南陵別兒童入京》不無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是,到了長安,待詔翰林,弄臣般的地位,高力士輩的忌恨,同列的謗傷,種種嚴酷的現實使他從“願為輔弼”的幻夢中清醒過來,雖然隻有三年時間,但他卻覺得太漫長了,“彷徨庭闕下,歎息光陰逝”(歸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此詩“苦口焦唇”反映了詩人當時彷徨、悵惘和困窘之態。最後,他是非離開朝廷不可了。
此詩當作於仕途失意後,欲辭京遠遊之時。陳沆的《詩比興箋》指出,此為長安三年(742—744)初辭朝廷時作,在“誠思效銜木之誠,報山海之德”的同時,又對高力士之流表示極大的輕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