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一竿風月

[宋代] 陸遊 [简体]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係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早出去,籠一蓑霏微煙雨,傍晚歸來,釣一竿迷蒙風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濱的子陵釣台西邊。賣魚的時候惟恐走近城門跟前,更不用說還會到鬧市深處去了。
潮生時泛船出去打魚,潮平時擺船靠岸係纜,潮落時高唱漁歌歸家。當時的人們錯把我比作披蓑垂釣的嚴光,然而,我更願作一位無名的漁父。

注釋
鵲橋仙:詞牌名,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
一竿風月:風月中垂一釣竿。
蓑(suō):蓑衣。
釣台:漢代隱士嚴光隱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廬縣。
況肯:更何況。
紅塵:指俗世。
棹(zhào):指船槳。
潮平係纜:潮水滿漲時停船捕魚。
浩歌:指放聲高歌,大聲歌唱。
嚴光:即嚴子陵,漢代著名隱士。
漁父:漁翁,捕魚的老人。

賞析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境。“家在釣台西住”,這裏借用了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征召,獨自披羊裘釣於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來喻漁父的心情近似嚴光。上片結句說,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他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賣魚還生怕走近城門,當然就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名利了。以此來表現漁父並不熱衷於追逐名利,隻求悠閑、自在。

下片頭三句寫漁父在潮生時出去打魚,在潮平時係纜,在潮落時歸家。生活規律和自然規律相適應,並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最後兩句承上片“釣台”兩句,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披羊裘垂釣上可看出來。宋人有一首詠嚴光的詩說:“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留得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也是說嚴光雖拒絕光武征召,但還有求名心。陸遊因此覺得:“無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

創作背景

幹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詞人感到無比的憂傷。隨後詞人騎驢入川,頗不得誌。這首詞是詞人回到越州山陰故鄉(今浙江紹興)時所作。

參考資料:
1、林力,肖劍.《宋詞鑒賞大典 (上、中、下卷) 》:長征出版社,1990年:第9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