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

準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標簽: 春天
譯文及蛛絲

譯文
原來預料今春許多活動其樂融融,到頭來卻依然辜負了可愛的東風。
連年以來未能去欣賞似錦的繁花,因不是愁緒滿懷便是在病痛之中。

注釋
準擬:預料,滿以為。濃:多。
枉卻:辜負。東風:春風。
不帶看花眼:沒有遊春賞花的眼福。

參考資料:
1、李立剛.千家詩: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48
2、謝枋得 等.千家詩: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29-30
3、許淵衝.千家詩: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9:44
4、蔣孟豪.中國曆代古典詩歌精品選譯:重慶出版社,2006:290
創作背景

蘇軾、黃庭堅的詩歌將宋詩的發展推向了高峰,體現了一代特色。但以黃庭堅等人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作詩主張卻忽略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積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楊萬裏為“誠齋體”詩歌作為對江西派的一種修正,是下其積極意義的。而這首詩便是“誠齋體”的典型作品。

參考資料:
1、蒙萬夫.千家詩鑒賞辭典: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賞析

這首《傷春》詩寫的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寫詩人做的一個決定:對今春樂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個轉折,推翻了之前的決定,也就辜負了好意送來春色的東風。第三句點明,不僅今年先做決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負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樂,而自己卻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負了大好春光,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對立使詩人禁不住感慨萬端,發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歎息。讀罷此詩,詩人愁病交加的麵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不假雕飾,自然渾成,而詩意詩味即在其中,這正是“誠齋體”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