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豆萁伸冤

[近現代] 魯迅 [简体]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

標簽: 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燒豆秸去煮豆子,豆秸在鍋下哭泣:
我被燒成灰卻煮熟了你,正好去辦酒席!

注釋
萁(qí):豆秸。
釜(fǔ):鍋。首兩句出自曹植《七步詩》。
燼: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此處作動詞用,指燃燒成灰燼。
教席:宴請教師的酒席。

參考資料:
1、傅德岷 包曉玲.魯迅詩歌散文雜文鑒賞: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年:29頁
2、金鷹.橄欖小集: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年:329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25年6月5日。1924年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驅逐段祺瑞軍閥政府派遣的校長楊蔭榆的鬥爭,達到了新的高潮。5月20日,楊蔭榆公開發表了所謂《對於暴烈學生之感言》,重施其誣蔑學生並為自己開脫罪責的慣伎。於是6月2日的《晨報》上就出現了汪懋祖的所謂《致全國教育界》的意見書。魯迅即於6月5日寫了《咬文嚼字》一文進行反擊。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參考資料:
1、蔡景仙.近現代詩詞鑒賞: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69-170頁
賞析

首句與曹詩(指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同,次句稍作改動,把“豆在釜中泣”,改為“萁在釜下泣”。

這裏以豆喻楊蔭榆及其一夥,以“萁”喻橫遭迫害的學生。對於楊蔭榆這個代表著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勢力的“豆”一般的人物,許廣平在《欣慰的紀念·魯迅先生與女師大事件》中一段生動的描繪:“而且那位校長,在人們的印象中就隻見那係著白頭繩的帶子的人,穿著黑花緞的旗袍和鬥篷,像一個陰影的移來移去。如果有人真個去請教時,據說又有事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