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客居嶺外與家裏音信斷絕,經過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離故鄉越近心中越膽怯,不敢詢問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注釋
漢江:漢水。長江最大支流,源出陝西,經湖北流入長江。
嶺外: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通常稱嶺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書:信。
來人:渡漢江時遇到的從家鄉來的人。

參考資料:
1、劉學鍇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4-35
2、趙明華.唐詩原來可以這樣讀.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2:61-62
3、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29
賞析

《渡漢江》詩意在寫思鄉情切,真實地刻畫了詩人久別還鄉,即將到家時的激動而又複雜的心情。語極淺近,意頗深邃;描摹心理,熨貼入微;不矯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兩句追敘貶居嶺南的情況。貶斥蠻荒,本就夠悲苦的了,何況又和家人音訊隔絕,彼此未卜存亡,更何況又是在這種情況下經冬曆春,捱過漫長的時間。詩人沒有平列空間的懸隔、音書的斷絕、時間的久遠這三層意思,而是依次層遞,逐步加以展示,這就強化和加深了貶居遐荒期間孤孑、苦悶的感情,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斷”字“複”字,似不著力,卻很見作意。

創作背景

此詩一說作於公元706年(宋之問神龍二年)作者途經漢水時。武氏去世後,唐中宗將其貶為瀧州參軍。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十月宋之問過嶺,次年春即冒險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時寫下了此詩。另一說,此詩是李頻由貶所瀧州逃歸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漢水)時所作。

參考資料:
1、顏邦逸 趙雪沛.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教材·文學作品賞析.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4:110-112
2、(清)蘅塘退士選編.唐詩三百首精譯賞析.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0
鑒賞

宋之問從瀧州貶所逃回家鄉,經過漢江(也就是漢水)時,寫了這首詩。宋之問的家在鞏縣,漢水離鞏縣,雖然還有不少路,所較之嶺外的瀧州,畢竟要近得多,所以詩裏說"近鄉"。詩的語言,極為淺近通俗,所乍一讀,仍不免會有疑惑。一個離開家鄉已逾半年的遊子,能踏上歸途,自當心情歡悅,而且這種欣喜之情,也會隨著家鄉的越來越近而越來越強烈。

宋之問卻偏說"近鄉情更怯",乃至不敢向碰到的人詢問家人的消息,這豈非有點不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