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勤政樓

[唐代] 杜牧 [简体]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當年慶玄宗生日的千秋節而今隻留空名,那賀壽的承露絲囊世上也不再存在。
隻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長著,因雨水澆灌它長得很旺很盛,直長得上了那門扉上的銅座銅環。

注釋
勤政樓:唐玄宗開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稱“勤政務本之樓”,是玄宗處理政務、國家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千秋佳節: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為慶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樓批準宰相奏請,欽定這一天為千秋節,布告天下。
承露絲囊(náng):每年一度的千秋節,玄宗都舉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壽。
紫苔(tái):一種漫生雜草。

鑒賞

勤政樓原是唐玄宗用來處理朝政、舉行國家重大典禮的地方,建於公元720年(開元八年),位於長安城興慶宮的西南角,西麵題曰“花萼相輝之樓”,南麵題曰“勤政務本之樓”。

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舊曆八月五日,唐玄宗為慶賀自己的生日,在此樓批準宰相奏請,定這一天為千秋節,布告天下。並以馬百匹,盛飾分左右,舞於勤政樓下,又於樓中賜宴設酺,“群臣以是日進萬壽酒,王公戚裏進金鏡綬帶,士庶以結絲承露囊更相問遺”,千秋節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節。

創作背景

大和三年(827年),杜牧二十七歲,正進士及第製策登科,由洛陽回到長安。這首詩約作於此時。當作者通過勤政樓見到其荒涼的景象後,為了對唐玄宗的誤國進行了譴責、諷刺,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唐)杜牧著,張厚餘解評.杜牧集 名家選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