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彭蠡湖口

[南北朝] 謝靈運 [简体]

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
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
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鏡,牽葉入鬆門。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靈物郤珍怪,異人秘精魂。
金膏滅明光,水碧輟流溫。
徒作千裏曲,弦絕念彌敦。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早已厭倦了水上的長途旅行,因為風潮變幻不定,凶險難測,難以述說。
波濤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衝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
在清朗的月光下,聆聽兩岸猿類淒婉的叫聲;在濕潤的夜露中,飽吸著芳草的馨香。
春末的原野上鋪展著秀麗的綠色,高高的山岩上屯聚著一朵朵白雲。
舟行江上,遊覽沿途景致,思緒萬千;日日夜夜總是浮想聯翩。


攀登懸崖,登上了潯陽城旁廬山之東的石鏡山;牽蘿扳葉,鬆門山頂。
關於大禹疏治三江的傳說已成為往事,關於長江分成九派的玄理也難以推究明白。
江湖中的靈怪神異,因吝惜其珍怪之相,而秘藏其精神魂魄。
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滅其明光,止其溫潤而不見。
我枉自彈奏了一曲《千裏別鶴》,本想借此消憂,誰知曲罷卻像商陵牧子一樣,思念之情愈加強烈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應當是作於公元431年(晉懷帝元嘉八年)晚春,作者由京城建康赴臨川(治今江西南昌)內史任途中。他悲憤難已,今番橫遭羅織,自然更添怨恨,進入彭蠡湖口,心潮更與風濤同起伏,遂以如椽雄筆,抒達幽憤。

參考資料:
1、趙昌平 等 .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 :691-693 .
鑒賞

謝靈運的山水詩《入彭蠡湖口》作於作者赴臨川(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內史任的途中。彭蠡湖,即江西鄱陽湖。湖口,指鄱陽湖與長江的交接處,在今江西九江市附近。據《宋書·謝靈運傳》載,謝靈運受到朝廷的猜忌,不得已赴臨川作官。心情很不好,這在詩中有所流露。詩中有情、有景,也有議論,總的是寫自長江入彭蠡湖口時的所見所感。

但所寫的,有的並不是實寫,而是帶有想象的成分,如詩中提到的“石鏡”、“鬆門”,其地理位置既不是在一處,而且與彭蠡湖口都有相當的距離,不可能剛入彭蠡湖口時見到。因此可以這樣推斷:作者乘舟至彭蠡湖口時可能並未下船,詩中所寫的都是船行中的所見、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