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樹賦

[南北朝] 庾信 [简体]

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庭槐而歎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至如白鹿貞鬆,青牛文梓。根柢盤魄,山崖表裏。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聲含嶰穀,曲抱《雲門》。將雛集鳳,比翼巢鴛。臨風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熊彪顧盼,魚龍起伏。節豎山連,文橫水蹙。匠石驚視,公輸眩目。雕鐫始就,剞劂仍加。平鱗鏟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

若夫鬆子、古度、平仲、君遷,森梢百頃,槎枿千年。秦則大夫受職,漢則將軍坐焉。莫不苔埋菌壓,鳥剝蟲穿。或低垂於霜露,或撼頓於風煙。東海有白木之廟,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陸以楊葉為關,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則叢桂留人,扶風則長鬆係馬。豈獨城臨細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絕,飄零離別。拔本垂淚,傷根瀝血。火入空心,膏流斷節。橫洞口而敧臥,頓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圍冰碎,理正者千尋瓦裂。載癭銜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況複風雲不感,羈旅無歸。未能采葛,還成食薇。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淮南子》雲:“木葉落,長年悲。”斯之謂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黃河萬裏槎。若非金穀滿園樹,即是河陽一縣花。“桓大司馬聞而歎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標簽: 詠物,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殷仲文英俊多才,溫文爾雅,聲名傳遍天下。當晉朝末年世道時局發生變化的時候,把他外放為東陽太守。他因此而感到很不得誌,常常怏怏不樂,曾顧視庭前的槐樹而歎息說:“這棵樹的枝幹分散剝落,看來是毫無生機了!"

譬如白鹿塞堅貞的古鬆,雍州南山神奇的梓樹,根深葉茂,氣勢磅礴,與山崖內外結成一體。但桂樹卻枯死了,梧桐也凋敗了,這又是因為什麽呢?原來它們當初是從很遠的地方(三河),從很廣闊的園田裏移植而來的。它們雖然在漢魏帝王的建始殿前開花,在睢陽梁孝王的東苑裏結果。

創作背景

元帝承聖三年(554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周、陳南北通好,但是別人都陸續遣歸了,隻有王褒、庾信羈留不遣。在此期間,庾信時常感懷自己的身世,於是就寫作了一篇蕩氣回腸名流千古的駢賦《枯樹賦》。

參考資料:
1、劉磊編著.《名賦賞析》:金盾出版社,2012.05:第161-165頁
2、毋永利編著.《古詩觀止》:中國民主法製出版社,2012.09:第45頁
賞析

《枯樹賦》是一篇駢賦,通篇駢四儷六,抽黃對白,詞藻絡繹奔會,語言清新流麗,聲律婉諧,雖多次換韻,讀之仍然音韻鏗鏘,琅琅上口。全賦以人喻樹,以樹喻人,借樹木由榮到枯,喻自己由少壯到風燭殘年的生活體驗和心理感受,蒼涼深婉,老練渾成。從而使得“枯樹”這一形象成為庾信人北之後內心最為生動的表述。

《枯樹賦》開頭一段,借殷仲文之事以發端,兼切賦題,並有兩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經曆與庾信有相似之處,所以雖是曆史人物,卻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場。其次,殷仲文對枯樹的慨歎,沉痛而雋永,是早已載入《世說新語》的佳話。以此發端,既顯得自然平易,又為全篇奠定了悲涼的抒情基調。第一段在全賦起了序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