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鬆。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岩曆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鬆。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岩曆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譯文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
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鬆。
仙人煉玉的遺跡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
我知道今天你要獨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為采擷精華辭別五嶽,攀岩臨穴,經曆艱險千萬重。
歸來閑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
鳳凰叫時我即來,你要準備雲霓車駕一起遊覽天宮。
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後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著弓橋步入彩虹中。
黃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吳蓉峰、蓮花峰,均高聳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釋前兩句詩時說:“詩意則謂黃山三十二峰曲口蓮花,丹崖夾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頂之圓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項之開放者,如關蓉之己秀。未嚐專指三峰而言也”
詩人自敘曾遊黃山,描寫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遺蹤。 黃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來,酌飲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氣爽體舒。自己來到黃山時,有仙樂嗚奏,溫處士整理仙車相迎。以後我還會時常來訪問,踏著彩虹化成的石橋,拜訪溫處士。
詩人以豐宮的想像、生動的筆觸描繪出黃山壯麗多姿的景象;點出眾降、練玉處、丹沙井,使人獲得非常親切的美感。
根據裴斐編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作於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載)李白五十四歲時。當時李白與魏萬別後,遊宣城(今屬安徽省)、南陵(今屬安徽省)、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並登黃山。在他的好友溫處士將歸黃山白鵝峰舊居時,李白將黃山美景描繪成此詩贈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