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滁州旅次登樓作和李清宇韻

征埃成陣,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層樓。指點簷牙高處,浪擁雲浮。今年太平萬裏,罷長淮、千騎臨秋。憑欄望,有東南佳氣,西北神州。
千古懷嵩人去,還笑我、身在楚尾吳頭。看取弓刀,陌上車馬如流。從今賞心樂事,剩安排、酒令詩籌。華胥夢,願年年、人似舊遊。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路上行人,踏起的陣陣塵埃四處飛揚,行客相逢的時候,都交口稱道:這座大樓像幻覺中出現的奇景。他們指點著最高處的簷牙,稱讚它建築的奇異雄偉,像波浪起湧,浮雲飄動。今年這一帶有萬裏長的地方,金兵沒有來侵犯,人們過著太平的日子。但是,這還不夠,還要廢除長淮的界限,恢複原來宋朝的版圖。我們要建立一支有千騎的地方軍,用以保衛地方上的安寧。

登上高樓,憑靠著欄幹觀望,東南臨安的上空,有一股吉祥的貶象,這可能是皇帝下決心要發兵打過長淮去,收複西北的神州。
有很長的時間了,懷念嵩洛的李德裕早已去世了;有人笑我,為什麽在這個楚尾吳頭的地方不走?看吧!像刀弓一樣的田中小道上,往來的車馬像流水似的連綿不斷。

賞析

辛棄疾的這首詞由登樓而有感,登高遠望,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作者胸懷天下,仍不能忘懷的是還在淪陷的中原大地,但作者同樣對失地的收複充滿希望。

上片描寫奠枕樓的宏偉氣勢以及登高遠眺的所見所感,“征埃成陣,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層樓。指點簷牙高處,浪擁雲浮。”五句以來往行人的口吻來描述高樓的氣勢,一是奠枕樓建設速度之快,如同一夜之間拔地而起;二是奠枕樓高聳入雲,氣勢非凡。“征埃成陣”,“今年太平萬裏”是人民安樂的根本條件,點出了行客如雲,市場繁茂,以前的饑荒淒涼的景象,已經絕跡。接下來寫的是登上樓以後的感受。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幹道八年(1172年),辛棄疾時年三十三歲,在知滁州任上。辛棄疾到滁州後,采取了一係列的有力措施,經過一番努力,不到半年的時間,各方麵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與人民同享歡樂,建了這座奠枕樓。樓成後,他懷著喜悅的心情,與友人李清宇同遊奠枕樓,興之所至,寫了這首詞以和李清宇。

參考資料:
1、李肇翔.辛棄疾詞:萬卷出版社,2009年: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