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五湖舊約

[宋代] 薑夔 [简体]

長溪楊聲伯典長沙楫棹,居瀕湘江,窗間所見,如燕公、郭熙畫圖,臥起幽適。丙午七月既望,聲伯約予與趙景魯、景望、蕭和父、裕父、時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煙月交映,淒然其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彈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筆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於雙調中吹之。鬲指亦謂之“過腔”,見晁無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過腔也。

五湖舊約,問經年底事,長負清景?暝入西山,漸喚我,一葉夷猶乘興。倦網都收,歸禽時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與,畫橈不點清鏡。
誰解喚起湘靈,煙鬟霧鬢,理哀弦鴻陣。玉麈談玄,歎坐客、多少風流名勝。暗柳蕭蕭,飛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鱸魚應好,舊家樂事誰省。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溪人楊聲伯任職於長沙,主管水上的船舶,居住在瀕臨湘江的地方,從窗戶上望去,景色如同燕公、郭熙的山水畫一般,起居十分幽雅自在。丙午七月十六日,楊聲伯約我和趙景魯、景望、蕭和父、裕父、時父、恭父幾人,乘大船同遊湘江,行至江心,但見山野空闊,江水清寒,煙霧月色交相輝映,一派蕭瑟的秋光。船中坐客都頭戴小帽、身著布衣,有的彈琴,有的高歌,有的飲酒,有的提筆寫詩。

我創作這首曲子,乃是《念奴嬌》的鬲指聲,改為雙調吹奏。鬲指聲也叫“過腔”,見於晁無咎詞集。凡是能吹奏竹笛的人,就能過腔。
曾在太湖相約,問這一年發生了何事?使我未能如願,長久辜負了這清美的景色。太陽落入西山,漸漸聽見有人呼喚我,大家悠閑自在地坐在船上。勞累的漁民大都收網回家了,水鳥按時歸巢。月光下的沙洲一派幽靜。待船行至中流,更加從容舒緩,人們停止搖槳,水麵澄清如鏡。

創作背景

根據此詞詞序,此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七月十六日,薑夔好友楊聲伯任職於長沙,邀請其與其他文人雅士前往湘江泛舟遊玩。遊玩十分盡興,薑夔雅興大發,乃自度“湘月”詞牌,寫成此詞。

參考資料:
1、劉乃呂.薑夔詞新釋輯評.北京市:中華書局,2001:12-14
2、唐圭璋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766-1768
賞析

這首詞宛如一篇充滿情趣的月夜泛舟遊江記,詩情畫意十分深濃。

詞的上片用一問句開頭。到太湖攬勝,早有所約,卻一直未能成行,詞人為自己長年奔波勞碌,無暇親近山川勝景而感到悔恨,反襯出這次出遊的難能可貴,和作者對這次出遊的重視,因而興致勃勃。接著觸景生情寫出遊經過和江上風物。夕陽西下,暮色蒼茫,遊伴們相互招呼著坐上一艘大船,乘興打槳,從容向江心駛去。“暝入”三句點明傍晚應邀乘舟出遊,“一葉夷猶乘興”一句表現出自在悠閑、雅興盎然的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