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像花而不是花,似霧而不是霧。
半夜時到來,天明時離去。
來時仿佛美好的春夢能有多少時間呢?
離去時又像清晨的雲彩散去無處尋覓。

注釋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為詞牌始於此詩。
來如:來時。
幾多時:沒有多少時間。
去似:去了以後,如早晨飄散的雲彩,無處尋覓。
朝(zhāo)雲:此借用楚襄王夢巫山神女之典故。

參考資料:
1、李濟洲 .全唐詩佳句賞析 :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9年 .
2、中國文學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 [引用日期2012-06-20] .
3、白居易《花非花》試釋:黃鉞 -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4、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謝虹光 -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5、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6、吳功正;琵琶聲聲 激越動人——談《琵琶行》的藝術特色[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7、花非花:麥子 - 《文苑(經典美文)》,2009年10期
簡析

白居易既然號香山居士,所謂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薩道之人,古此詞又不得不從白居易的身份考慮。

花非花:其實說的是自然界的真實狀況,是對作者修行證悟的最好說明。也就是說花的長成,並不是因為人們給他們命名為花而長成。就像你的名字,並不可代表你這個人。而是人為的一種稱呼。而這種行為在修道之中,被稱為汙染了人心。

霧非霧:同上。前一個霧如果指的是“霧”這個自然現象,那麽顯然不是“霧”這個大家所認為的漢字。

來如春夢幾多時:所以下麵這句正好點名了作者的心思。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更是作者在體悟到人生,明白了花非花,霧非霧這個道理之後,對自己的“之前”,以及對仍未明白的人的一種感慨。

賞析二

這首詩通篇都是隱語,主題當是詠官妓。當時各級官府都有一定數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們驅使。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並非真花。次句“霧非霧”中“霧”字是雙關。借“霧”為“婺”。

“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應女宿,但又並非雲霧之霧。 “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而主要是說人。官妓不同於一般的妓女,更不同於正式的妻子,她們與官僚之間互為依存,但關係又不便十分密切,隻能以夜來明去為限,可謂會短別長。故末二句發出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卜的感歎。上句言會短,下句言別長。

賞析

《花非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雜言古詩。此詩表達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表現出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全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成,描述隱晦而又真實,朦朧中又有節律整飭與錯綜之美,是情詩的一首佳作。後人曾譜為曲子,廣為流傳。

首二句“花非花,霧非霧”,先就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非花”、“非霧”均係否定,卻包含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霧。因此可以說,這是兩個靈巧的比喻。蘇東坡似從這裏獲得一絲靈感,寫出了“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水龍吟》)的名句。蘇詞所詠為楊花柳絮,而白詩所詠何物未嚐顯言。但是,從“夜半來,天明去”的敘寫,可知這裏取喻於花與霧,在於比方所詠之物的短暫易逝,難持長久。

創作背景

《白氏長慶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簡簡吟》二詩,且二詩均為悼亡之作。而《花非花》這首詩與以上二詩同卷,編次其後。所以推測《花非花》詩大約與《簡簡吟》同時為同一目所作。

參考資料:
1、施友俊.關於《花非花》之補遺.歌海出版社,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