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白

[唐代] 杜甫 [简体]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標簽: 離別,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丹砂沒有煉成仙藥,不禁感到愧對葛洪。
痛快地飲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虛度時光,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到底是為誰這般逞強?

注釋
飄蓬:常用來比唱人的行蹤飄忽不定。
未就:沒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之可以延年益壽。
飛揚跋扈:不守常規,狂放不羈。此處作褒義詞用。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補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40-242頁
賞析

杜甫作七絕《贈李白》的當年秋天,李白也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雲:“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這與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可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於山東之時,由於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誌相投。

詩歌首先寫道:“秋來相顧尚飄蓬。”“相顧”即彼此相見。“尚”即還,仍然。意思是說,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會,但都如蓬草一樣,漂浮不定。這一句就是寫了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在山東相會。“尚飄蓬”形象地暗示了他們都遭受仕途的坎坷,有誌難展的苦悶。這裏,詩人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以“蓬”為喻體。“蓬”一種植物。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飄蓬”或“飛蓬”都是比喻行蹤飄泊不定。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45年(天寶四載)秋。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初夏,杜甫與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在洛陽相識,遂相約同遊梁宋(今河南省開封市、商丘市一帶)。這年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杜甫寫了這首贈詩。這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絕句。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