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宋代] 蘇軾 [简体]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嚐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
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裏灘,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賞析

這是一首紀遊詞,是以時間為序來鋪敘景物的。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遊者遊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似乎在向剛放晴後的沙灘獻媚。

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在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隻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度。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雲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輝。儼然成了一幅淡遠的風景圖畫了。一個“媚”字,尤能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搖曳於淡雲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中的春潮。於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豪氣的表現,精神境界的高人之處。

創作背景

這首紀遊詞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在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吳熊和.唐宋詞匯評·兩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14
2、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74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