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倦客如今老矣,舊時不奈春何。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
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枉教裝得舊時多。向來簫鼓地,猶見柳婆娑。(簫鼓地 一作:歌舞地)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倦客如今已老矣,而春天還像舊時一樣,每年都如期來到人間。可是我的心情已與過去大不相同,隻能發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歎了。回憶以前經常在西湖一帶泛舟西湖,觀景看花,飲酒聽歌,幾無虛日。
雲見芳草觸動愁思,不免憶起著春羅湘裙的歌童舞女。現在的一些歌伎舞女,她們打扮得比舊時歌伎舞女更加嬌豔。西湖邊上的婀娜柳枝臨風婆娑而舞,隻能令人追憶當年之歌喉舞腰而已。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韻。
倦客:詞人自指。
南陌:遊樂之地。
翠樓:詞中指妓館歌樓。
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雲見芳草觸動愁思,不免憶起著春羅湘裙的歌童舞女,勾引起對昔年繁華生活的緬懷。
婆娑(suō):盤旋起舞。

創作背景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舉兵北伐,並敗兵而回,詞人受到牽連,被免職,發配邊疆。根據張鐓在嘉泰元年(1201年)辛酉所作的《梅溪詞序》推斷,詞人失勢之時應該已近50歲。《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當作於詞人被罷免、失勢之後。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鑒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598頁
賞析

上片首句“倦客如今老矣”。

詞人自稱“倦客”,是由於經曆了生活的挫折,對人世產生了厭倦情緒的緣故。“舊時可奈春何”,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但詞人的心情卻不同於往年,感歎的意味很重。下文轉入回憶。“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說往年經常在西湖一帶遊賞觀光,幾無虛日。“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是全詞中最精采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