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唐代] 王勃 [简体]

長江悲已滯,萬裏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標簽: 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江好似已經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裏遠遊之人,思念著早日回歸。
何況是高風送秋的傍晚時分,深山重重,黃葉在漫山飄飛。

注釋
滯(zhì):淹留。一說停滯,不流通。
萬裏:形容歸程之長。念將歸:有歸鄉之願,但不能成行。
況屬:何況是。屬:恰逢,正當。高風:山中吹來的風。一說即秋風,指高風送秋的季節。

參考資料:
1、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22-23
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第一句是主觀化地寫景:“長江悲已滯”。長江不會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詩人;長江日夜奔流不息,並無半點停滯,認為它滯重不暢的也是詩人。詩人為什麽會有此感覺?第二句就清楚地說了出來:“萬裏念將歸”。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公元672年(唐高宗鹹亨二年),是王勃旅蜀後期時的作品。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後,無所事事,本想借著蜀地山水名勝以消解胸中的積憤。實際上,南國物候也為詩人增添了不少的鄉思和煩憂。

參考資料:
1、梁川 等.唐詩三百首鑒賞.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9-10
鑒賞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大概作於王勃被廢斥後在巴蜀作客期間。

詩的前半首是一聯對句。詩人以“萬裏”對“長江”,是從地理概念上寫遠在異鄉、歸路迢迢的處境;以“將歸”對“已滯”,是從時間概念上寫客旅久滯、思歸未歸的狀況。兩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則是用來點出因上述境況而產生的感慨和意願。詩的後半首,即景點染,用眼前“高風晚”、“黃葉飛”的深秋景色,進一步烘托出這個“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長江悲已滯”,在字麵上也許應解釋為因長期滯留在長江邊而悲歎。可以參證的有他的《羈遊餞別》詩中的“遊子倦江幹”及《別人四首》之四中的“霧色籠江際”、“何為久留滯”諸句。但如果與下麵“萬裏”句合看,可能詩人還想到長江萬裏、路途遙遠而引起羈旅之悲。這首詩的題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詩人在山上望到長江而起興,是以日夜滾滾東流的江水來對照自己長期滯留的旅況而產生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