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 王維 [简体]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標簽: 梅花,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注釋
來日:來的時候。
綺(qǐ)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參考資料:
1、馬鬆原.唐詩宋詞元曲:線裝書局,2010年
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之後,詩人便在孟津隱居多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強烈的鄉思,因此做此詩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

參考資料:
1、洛陽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黃河小浪底文化叢書》編委會,《孟津黃河大觀》編委會.孟津黃河大觀:香港教科文出版有限公司,2001:272
鑒賞二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

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應知”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鑒賞

這首詩通篇運用借問法,以第一人稱敘寫。四句都是遊子向故鄉來人的詢問之辭。遊子離家日久,不免思家懷內。遇到故鄉來人,迫不及待地打聽家中情事。他關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關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問妻子的情況,也不問其他重大的事,卻問起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似乎不可思議。細細品味,這一問,確如前人所說,問得“淡絕妙絕”。

窗前著一“綺”字,則窗中之人,必是遊子魂牽夢繞的佳人愛妻。清黃叔燦《宗詩箋評》說:“‘綺窗前’三字,含情無限。”體味精妙。而這株亭亭玉立於綺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尋味。它或許是愛妻親手栽植,或許傾聽過他們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總之,是他們愛情的見證或象征。因此,遊子對它有著深刻的印象和特別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