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標簽: 邊塞,思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注釋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

賞析

詩人初到涼 州,麵對黃河、邊城的遼闊景象,又耳聽著《折楊柳》曲,有感而發,寫成了這首表現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情懷的詩作。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首句抓住自下(遊)向上(遊)、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麵:洶湧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像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遊,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

鑒賞二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創作背景

根據王之渙墓誌銘可知,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王之渙辭官,過了15年的自由生活。《涼州詞二首》當作於其辭官居家的15年期間,即727年(開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